第二年:刘24</p>
王晟治洛阳,洛水暴溢</p>
刘符流放大族,流放刘易之</p>
赵国与突厥交战、燕齐交战</p>
刘符诞二子</p>
第三年:刘25</p>
刘符调洛阳军,与长安军合兵一处,一伐赵,下河东郡、河内郡、魏郡,对上党成合围之势,陈潜反间</p>
齐国西进,下数城,围洛阳,秦恭人少,不能出战,据守,刘符分兵用围魏救赵之计,齐国退</p>
刘符征司州军、将投降的赵军扩充进洛阳守军</p>
第四年:刘26</p>
刘符二伐赵</p>
梁预北伐,即将获襄阳,梁衍病重,刘符并未撤军,继续攻打上党</p>
刘符重伤,召王晟继续围攻上党</p>
平上党,赵王逃,获陈潜</p>
刘易之与大族起兵谋反,王晟平定</p>
秦恭擅自出兵</p>
衍死,儿子即位,预被封往外地</p>
第五年:刘27</p>
梁预篡位,北伐襄阳</p>
三伐赵,刘符佯攻太原,秦恭与王晟分兵,下河西、太行以东,将赵国压缩在太原一带</p>
用陈潜计,燕国降</p>
第六年:刘28</p>
四伐赵,下太原,灭赵,赵王自杀</p>
梁预欲立功正名,大举攻襄阳,王晟未救援,刘豪战死,失襄阳。梁预在襄阳大伤元气,无力北上</p>
刘符将王晟派往赵国</p>
第七年:刘29</p>
刘符亲自收复襄阳</p>
刘符召王晟还</p>
第八年:刘30</p>
刘符与秦恭兵分两路灭齐</p>
刘符统一北方</p>
------</p>
这个时间轴原本是自己备注用的,没有大纲全靠这个时间轴勉强维持生活这样,贴上来让大家对每一事件发生时王上和丞相的年纪有概念~</p>
所以王上真的要比大家想象中要老(。)</p>
第100章</p>
“王上,怎么突然想着到外面吃了?”</p>
王晟治洛阳,洛水暴溢</p>
刘符流放大族,流放刘易之</p>
赵国与突厥交战、燕齐交战</p>
刘符诞二子</p>
第三年:刘25</p>
刘符调洛阳军,与长安军合兵一处,一伐赵,下河东郡、河内郡、魏郡,对上党成合围之势,陈潜反间</p>
齐国西进,下数城,围洛阳,秦恭人少,不能出战,据守,刘符分兵用围魏救赵之计,齐国退</p>
刘符征司州军、将投降的赵军扩充进洛阳守军</p>
第四年:刘26</p>
刘符二伐赵</p>
梁预北伐,即将获襄阳,梁衍病重,刘符并未撤军,继续攻打上党</p>
刘符重伤,召王晟继续围攻上党</p>
平上党,赵王逃,获陈潜</p>
刘易之与大族起兵谋反,王晟平定</p>
秦恭擅自出兵</p>
衍死,儿子即位,预被封往外地</p>
第五年:刘27</p>
梁预篡位,北伐襄阳</p>
三伐赵,刘符佯攻太原,秦恭与王晟分兵,下河西、太行以东,将赵国压缩在太原一带</p>
用陈潜计,燕国降</p>
第六年:刘28</p>
四伐赵,下太原,灭赵,赵王自杀</p>
梁预欲立功正名,大举攻襄阳,王晟未救援,刘豪战死,失襄阳。梁预在襄阳大伤元气,无力北上</p>
刘符将王晟派往赵国</p>
第七年:刘29</p>
刘符亲自收复襄阳</p>
刘符召王晟还</p>
第八年:刘30</p>
刘符与秦恭兵分两路灭齐</p>
刘符统一北方</p>
------</p>
这个时间轴原本是自己备注用的,没有大纲全靠这个时间轴勉强维持生活这样,贴上来让大家对每一事件发生时王上和丞相的年纪有概念~</p>
所以王上真的要比大家想象中要老(。)</p>
第100章</p>
“王上,怎么突然想着到外面吃了?”</p>